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应四箭齐发【3】
外汇管理 建立宽松可控制度加强资金跨境流动管理 随着全球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大部分国家为提升自身在经济金融贸易等领域的竞争力,纷纷选择由严格型、部分宽松型外汇管理模式向完全自由型转变。
经验:实现货币兑换自由
从各国汇率形成机制实践来看,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同货币兑换的自由程度成正比。同时,绝大多数国家的央行尽管在法律上有权力,也有能力干预外汇市场,但都不承担干预义务,只在外汇供求严重失衡等特殊情况下才入市干预。
从外汇交易管理看,各国外汇交易管理的重点因各自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状况的不同而各有侧重。比如,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相对较大,对外投资相对较多,大量国际投资需要将利润汇回本国,因此其外汇交易管理的重点是服务贸易和收益项目;而发展中国家的货物贸易在经常项目中占较大比重,其管理的重点则在货物贸易外汇管理。目前,外汇交易管理主要有严格、宽松、自由三种类型,并且以从严格走向宽松和自由为发展趋势。
从外汇监管体制看,在逐步放松外汇管制、推进金融自由化进程中,各国外汇风险管理呈现两大特征:一是注重建立健全外汇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日本在1980年修改外汇法,确定了外汇交易“原则自由”的政策原则,放松了对国际间资本流动的管制,又在1998年4月起正式实施新《外汇法》,实行内外资本交易自由化。二是注重外汇监管方式向事后监管转变。比如,韩国在“负面清单”为特征的法规体系建立后,改进外汇领域的管理方式,逐渐取消事前审批需求,转向报告制度方式加强外汇交易的监测与事后管理。
措施:建宽松可控管理制度
借鉴国际上主要国家外汇管理体制模式,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探索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建立宽松可控的外汇管理制度。率先探索放松有真实交易背景的直接投资管制,鼓励自贸区内企业“走出去”。逐步放松自贸区内有真实贸易背景的贸易信贷管制。
二是深化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试点、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吸引一批跨国公司在区内设立订单中心、结算中心等;深化期货保税交割试点,推动试点扩大到区外企业;加快自贸区融资租赁业务发展,放宽融资租赁外汇管理政策,对区内金融租赁公司境外租赁业务实行备案制。
三是推进外汇交易管理便利化。探索简化结付汇手续,直接办理经常项下“区内-境外间”以及“区内-境内间”本外币结算和相关汇兑业务。扩大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外汇管理试点范围,将服务贸易纳入试点账户收支范围,拓展离岸账户理财、融资等功能。
四是完善资本流动管理。按照“境内关外”定位,对区内与境外之间的跨境资金流动采取“只监测、不限制”的管理模式,区内开放自由汇兑交易,对区内与境内区外之间的资金流动按“跨境”原则实行管理。
五是建立健全外汇监管体制。加强审慎监管,探索建立“负面清单”为特征的法规体系,逐步形成以全面监测、现场检查和调查相互支撑的事后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