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网石油行业

中油网

网站地图
要闻
原油资讯
今日油价
金银资讯
外汇资讯
央行
财经要闻
股市
时事热点
财富故事
奢侈品
策略
原油策略
贵金属策略
外汇策略
学院
原油学院
贵金属学院
外汇学院
投资技巧
理财
应用推荐
快讯
行情
财经日历
数据中心
国际油价
成品油价
互动
专题
话题

原油价格暴涨或暴跌都各有利弊

中油网 2015-02-02 09:52

  中油网1月29日讯,油价的暴涨或暴跌都是一把“双刃剑”,对当下中国经济有利亦有弊。辩证看待油价暴跌对经济影响的双重性,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坚持结构调整方向不动摇,防止因价格暂时下跌对节能减排松劲,毫不动摇地推进能源消费和供给革命。

  随着全年最冷时节的到来,国际油价也降至了新的“冰点”,已从每桶过百美元一路下挫至50美元以下。不少观点认为,中国正在成为油价暴跌的最大赢家。但事实并非那么简单。油价的暴涨或暴跌都是一把“双刃剑”,对当下中国经济有利亦有弊。那种因油价持续下跌而窃喜、好像白捡到什么“便宜”的心态要不得。

  一方面,油价大幅下跌,的确可以让中国经济受益颇多。从消费国的角度看,作为一个原油对外依存度近60%的国家,国际油价“跳水”,会显著降低我国的进口成本。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共进口原油3亿多吨,同比增加9%。以日均进口原油600万桶计算,每桶少10美元,就相当于每天减少6000万美元的支出。从行业观察,物流运输、航空化工等部分“喝油”大户,都会因原材料价格降低而获利,老百姓的“钱袋子”也会由于吃穿用玩成本降低而显得更鼓了。前几天,我国成品油价格迎来新定价机制后的“十三连跌”,光是私家车主们,每月就能省下不少油钱。

  另一方面,油价持续向下,并不完全是好事,一些所谓的“便宜”也非唾手可得。首先,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的过程往往是原材料去库存化的过程。去库存化期间,相关企业利润很难增加,财政也因进口关税减少难以得到好处。从2014年“三桶油”的三季报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只有原油价格真正见底,企业进入补库存阶段,油价暴跌带来成本降低的利好才能真正显现。二是受“买涨不买跌”市场预期的影响和“抄底抄在半山腰上”的担忧,相关供应链的观望情绪会增加,“现金为王”的理念会盛行。而观望会带来销售不畅,销售不畅又会引发价格战。

  正是因为如此,眼下不仅石油等原材料价格在跌,工业品出厂价也在跌,甚至有些行业出厂价跌得比原料还狠。三是直接导致国内原油价格及下游产品价格联动走低,对国内CPI和PPI指数走势产生较强的助跌作用,进一步增加了我国通缩压力。更重要的是,如果应对不当,油价持续下跌还会对产业结构调整起到迟滞作用,一些本该淘汰的高耗能企业会因油价等成本降低而“苟延残喘”、丧失转型动力,同时对电动汽车、太阳能等新能源关联产业产生挤出效应,研发的积极性也会受挫。

  辩证看待油价暴跌对经济影响的双重性,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坚持结构调整方向不动摇,防止因价格暂时下跌对节能减排松劲。油价涨涨跌跌是市场的一般规律使然,不可能一直跌不停。尤其对我国而言,石油仍属重要的战略资源,即使未来经济增长转为中高速,我国仍会是世界上石油的主要进口国。在低潮的时候布未来的局,研发替代石油的新能源,增强战略石油储备,加快海外石油资产收购和合作开发,推进能源消费和供给革命,看似不智,实则为谋长远发展的关键之棋。如果因为大宗商品短期低价而减少对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的支持,待到将来油价弹回高位,我们的经济发展就会陷入被动。这个逻辑值得各地方、各部门和相关行业企业好好琢磨一番。

责任编辑:guojing

更多原油、贵金属、外汇等金融财经内容,欢迎搜索关注中油网

0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