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货币遭油价拖累 人民币因外汇大减暴跌
商品货币兑美元周一(12月7日)因国际原油价格暴跌承压下行,人民币兑美元则因为中国央行外汇储备大幅减少而下跌。
油价大跌打压加元兑美元跌至11年低点,加元兑美元纽约尾盘跌逾1%,报1.3512加元,盘中一度触及1.3517加元,触及2004年6月来最低。
美元/俄罗斯卢布攀升至8月底来最高水准,尾盘上扬2%,报69.42。美元兑挪威克郎升1.6%,报8.6579。
哥伦比亚比索下跌多达3.7%,至创纪录新低;墨西哥比索,纽元和南非兰特兑美元都下跌超过1%。
野村证券(Nomura)国际汇市策略师Charles St-Arnaud说道:“油价持续下挫给这些货币构成重压。”
蒙特利尔银行(Bank of Montreal)全球外汇策略主管Greg Anderson说道:“大宗商品商品将面临更多糟糕时期。油价遭受最大的打击,不过其它大宗商品也受到打压。”
彭博策略师TJ Marta撰文称,WTI原油正试探37.75美元/桶的年内低点;跌破则为进一步下挫约11%至2009年2月触及的低点33.55美元/桶打开空间。Marta指出,预示着美元/加元可能升向1.38。
周一中国人民银行(PBOC)公布的11月外汇储备数据意外降至近3年低位,兼之近期人行维稳力度有所减小,在岸及离岸人民币双双下跌,离岸人民币大跌百点,人民币贬值压力或持续增加。
中国央行周一公布,11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为3.44万亿美元,较之10月的35255.07亿美元减少了872亿美元,创8月以来最大降幅,且为2011年以来第二大降幅。
消息公布后,在岸及离岸人民币双双下跌。离岸美元兑人民币短线急升近百点,一度突破6.4700关口,最高触及6.4728,创近三个月新高;同时,在岸和离岸人民币之间的汇差也进一步扩大至600点。在美元升值压力下,在岸人民币贬值的势头料难改变,监管层底线也是节节后退,后期重点关注央行维稳节奏。
交易员指出,近期人民币自6.3175阶段高点一路下行,跌幅近1000点,但仍不能判断为趋势性贬值,还需考虑监管层多次“无贬值基础”表态;目前做多人民币除了央行或者代理行之外非常少,不排除管理层采取且战且退的策略,逐步化解贬值压力。
Brown Brothers Harriman公司货币策略主管Marc Chandler表示:“中国外储下降近一半是外汇市场的突变所带动的似乎是一种合理的推测。”
渣打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丁爽在该数据公布前表示,外汇市场购汇压力、贬值预期仍然占上风,对于外汇的需求仍然较高。总体仍会引起外汇储备下降,需要继续降准来补充流动性,预计本月将有一次降准,幅度为0.5个百分点左右,2016年还会降准4-5次。尽管渣打银行表示中国市场还存在进一步降息空间,但他们认为央行将谨慎使用降息操作,尤其是在经济增长趋稳且通胀趋于上行时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