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网石油学院

中油网

网站地图
要闻
原油资讯
今日油价
金银资讯
外汇资讯
央行
财经要闻
股市
时事热点
财富故事
奢侈品
策略
原油策略
贵金属策略
外汇策略
学院
原油学院
贵金属学院
外汇学院
投资技巧
理财
应用推荐
快讯
行情
财经日历
数据中心
国际油价
成品油价
互动
专题
话题

国际能源署的前世今生

中油网 2015-12-21 14:06

石油被誉为“工业的血液”,是当今世界使用量最大的一次能源。本文数据来自美国能源部和国际能源署(IEA),展示了国际能源署各个成员国2011年10月的战略能源储备和2011年7月各组织各国出售储备以平抑油价的情况。对于国际石油市场上的斗争,我们常常理解为由生产石油的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与跨国石油公司“七姊妹” (目前还有埃克森美孚、壳牌、英国石油和雪佛龙四家营业)之间的反复博弈。其实,发达国家政府同样采用建立国际组织的形式,直接干预国际石油市场。

国际能源署的“开仓售油”与欧佩克的“限产保价”一样,都是主权国家政府组成的联盟,采取公开市场操作的形式,影响国际市场大宗物资供应的措施。这再次说明,完美的、单纯的、没有政府力量干预的市场,在国家之间和在一国内部一样,都是不存在的。

西方阵营的能源合作组织

国际能源署(IEA)是一个政府间组织,成立于1974年石油危机期间。该组织官网称,其初始作用是负责协调应对石油供应紧急情况的措施。随着能源市场的变迁,国际能源署的使命也随之改变并扩大。纳入了基于提高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3个E”的均衡能源决策概念,担任28个成员国的能源政策顾问。

与欧佩克由石油输出国组成相反,国际能源署(IEA)的成员国绝大部分是西方阵营中的石油进口国(其中只有加拿大和挪威长期是石油净出口,美国2011年在62年内首次成为石油净出口国)。在国际能源署的28个成员国中,美国、德国、加拿大、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英国、波兰、土耳其、比利时、挪威、希腊、葡萄牙、捷克共和国、丹麦、匈牙利、斯洛伐克和卢森堡19个国家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的成员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与美国处于带有军事联盟性质的安全保障条约关系之中,只有奥地利、瑞士、瑞典、爱尔兰、芬兰、新西兰六国不是美国的盟友(新西兰曾是《澳新美安全条约》成员国,1987年6月,新西兰议会通过《新西兰无核区、裁军和军控法案》,禁止核装备和核动力军舰进入新港口,美遂将新从盟国地位降为“友好国家”将新从盟国地位降为“友好国家)。

国际能源署的应急石油出售制度

2011年6月23日,国际能源署各成员国采取统一行动,向国际石油市场释放了6000万桶应急石油储备,以弥补因利比亚内战造成的石油供应缺口。此时,北约正在轰炸利比亚卡扎菲政府的军队,以支持叛军。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参与对利比亚空袭的北约国家,都出售了战略石油储备较多的国际能源署各成员国的这一举措,事实上配合了利比亚战场的作战和相关的国际外交斗争。

国际能源署在利比亚战争期间的行动,并非临时决策,而是有制度保障的。国际能源署官网发布的《国际能源署应对石油供应紧急状况的对策体系》文件中称,在石油供应遭到严重干扰的情况下,国际能源署的能源市场与安全主管将评估市场影响,咨询由成员国高级能源官员组成的国际能源署理事会的意见。如果情况紧急,国际能源署各成员国的协调行动可以在24小时之内开始。在这种协调行动中,每个成员国出售的石油储备的比例,与其在国际能源署成员国石油总消费量中的比例大致相同。

藏富于国和藏富于民的统一

国际能源署成员国的总石油储备量,至少相当于90天的石油净进口总量。在国际能源署的28个成员国中,包括美国、日本、韩国在内的16个国家的战略石油储备分为“由政府控制”和“由企业控制”两部分。由政府控制的战略石油储备,又称为“应急石油储备”。日本、德国、法国、捷克共和国、匈牙利、爱尔兰和斯洛伐克的战略石油储备中,由政府控制的部分甚至超过了由企业控制的部分。而本国石油产量较多的加拿大、挪威和英国,则没有建立由政府控制的石油储备。在国际能源署决策和执行的过程中,来自企业的专家通过国际能源署企业咨询委员会提供有关石油供应、需求和应急反应措施的建议。可见,西方国家在石油储备问题上,也体现出藏富于国和藏富于民的统一,并且根据各国国情有所差异。

中国与国际能源署合作前景广阔

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目前,中国是原油和成品油的净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约57%。据海关总署2013年1月21日发布的统计数据,中国2012年进口原油27102万吨,金额为2206.7亿美元。进口成品油为3982万吨,金额为329.9亿美元。中国目前石油进口依存度已达57%, 在“十二五”能源规划中,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要控制在61%以内。

从长远来看,中国在保持国际市场上石油稳定、低价供应方面,与国际能源署有较大的共同利益。随着美国页岩气开发的扩展和澳大利亚新近发现的页岩油可能的开发,国际能源组织在世界能源产量中的比例可能上升。国际能源署称,当前的工作重点是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能源市场改革、能源技术合作和与世界其它地区,特别是主要能源消费和生产国,如中国、印度、俄罗斯和欧佩克(OPEC)国家展开合作。当然,中国也需要继续拓展石油供应渠道,在与西方关系欠佳的伊朗、苏丹、安哥拉等国扩大石油开发,保持在西方主导的、高度金融化的国际石油定价体系之外获取石油的能力,以应对风险。

责任编辑:韩昆

更多原油、贵金属、外汇等金融财经内容,欢迎搜索关注中油网

50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