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网石油行业

中油网

网站地图
要闻
原油资讯
今日油价
金银资讯
外汇资讯
央行
财经要闻
股市
时事热点
财富故事
奢侈品
策略
原油策略
贵金属策略
外汇策略
学院
原油学院
贵金属学院
外汇学院
投资技巧
理财
应用推荐
快讯
行情
财经日历
数据中心
国际油价
成品油价
互动
专题
话题

大宗商品市场怪状:越是价格暴跌越是增加产量

中油网 2015-12-22 16:01

如果2015年是供应过剩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主要商品价格崩跌的话,那么2016年生产商是否会“割肉”,导致市场整理并迎来价格复苏吗?

这当然是许多腹背受敌的商品生产商的希望,不论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北美页岩气生产商,还是设想中国对煤、铁矿石、铜和液化天然气(LNG)等商品的需求无穷无尽,将未来押注于此的大公司。

但希望供应回归理性的问题在于,所有人都希望别人关门或削减产能。

在大宗商品市场随处可见,生产商仍在采用过去几年已经失败了的策略。

那就是在削减成本的同时增加产量,希望在降低单位生产成本的同时保持或扩大市场份额。

这是很棒的策略,但前提是你的公司是唯一一家成功这么做的企业。如果大家都办得到,就只会有更多供应流入市场,那么价格就只有继续下跌的份。

在这样的过程中,煤或许是走在最前头的主要大宗商品,2015年已是煤价连续第五年下滑,亚洲指标Newcastle指数GCLNWCWIDX从2011年1月以来下跌将近三分之二。

不过尽管煤价大跌,澳洲与印尼等主要出口国的产量倒是未见大幅减少,削减成本与货币贬值促使生产商持续开采。

铁矿石也是同样的型态,主宰全球交易的三大矿商--巴西淡水河谷(VALE5.SA)、力拓(RIO.AX)(RIO.L)与必和必拓(BHP.AX)已极力削减成本,以致于还有不错的获利。

铁矿石行业已成为一场耐力赛,考验着三大矿商的高成本小型对手,以及股东们的耐性。投资价值崩跌已令股东们怒气横生,同时还要担心股息愈来愈有可能被削减。

大型矿商的执行长希望当小型矿商被迫退出市场,供应也会减少,但即使2016年真的出现这种情况,很有可能的情况是没有足够的供应离开市场,好让价格能够回升。

现货铁矿石价格在本月稍早降至每吨37美元,创2008年开始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而且只有2011年初最高价的五分之一左右。

虽然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和力拓在这一价格水平也能获利,但他们不太可能取得足够丰厚的获利,来继续提高股东派息。

如果力拓和必和必拓等公司不得不削减股东派息,则可能会出现管理层变动,因这些公司当前的管理层曾多次表示,派息政策不会有变化,以低成本供应占据市场主导的策略终将奏效。

除了煤炭和铁矿石面临供应过剩和价格暴跌外,液化天然气(LNG)行业面临同样的情况。

与其他大宗商品类似,2015年LNG市场举步维艰,价格暴跌到不及2014年2月峰值的三分之一。

鉴于新的LNG工厂将不顾价格水平而近乎全力生产,因此除了看空LNG市场以外,难以想象还有其他的情境。新厂需要生产来获得现金,以偿还先前的巨额资本投入。

供应过剩亦困扰着那些曾经获益的商品,比如钢铁和铝。中国仍有大量过剩产能在运营,因出于政治考量,亏损企业仍被允许生存。

就像其他大宗商品一样,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供过于求的现象早就出现一段时间了。

尽管过剩产能在2015年带来强大的杀伤力,但生产商会否在2016年举手投降仍远未可知。

生产商可能会再死撑个一年,才会开始垮台;若历史可兹借鉴的话,总是得耗上比市场预期更久的时间,苦痛才会到达最高点。

许多资源类企业将希望寄托于2016年需求略微好转,尤其是如果中国基建及房屋建筑支出确实回升,而且全球其它地区的经济略微改善的话。

但需求并非大宗商品最关键的问题所在,即使按照最乐观的全球经济预估,消费力度也不太可能大到足以消化过量供给。

倘若大宗商品将在2016年展开某种反弹,也可能以上半年惨跌,下半年略微回春的形式呈现,但惟有在价格持续低档,有足够多的供给被迫离开市场,才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责任编辑:韩昆

更多原油、贵金属、外汇等金融财经内容,欢迎搜索关注中油网

43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