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币兑美元再创新低 联汇制将走向何方?
受人民币加速贬值、美联储加息以及香港经济低迷等因素影响,港币近期不断走低。美元对港元汇率周三(1月20日)突破2007年以来新高水平,稳居7.82之上。
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当天表示,如果港元跌至弱方兑换保证水平将卖出美元。这实际上明确向市场表明,香港将努力捍卫联系汇率制度。
如果联系汇率制是香港的合适选择,那么接下来香港是要继续盯住美元还是要改盯人民币呢,或者一篮子货币呢?这就要看香港的经济周期主要与哪个经济体关联更密切。
虽然香港与大陆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但大陆对香港经济的影响还赶不上美国。从贸易渠道来看, 2012 年香港 50%以上的出口到了大陆,但这些出口中较大一部分是转口贸易,也就是说,这些商品从香港出口到大陆以后,又从大陆辗转出口到了其他地区,包括美国。
换句话说,从最终需求来看,美国的重要性仍然高于大陆。 根据香港金管局的估算, 从增加值的角度来看, 2000 年以来,香港出口至美国的商品附加值占总出口附加值的比重在下降,但到 2012 年仍有 25%, 高于出口到大陆的增加值占比 22%;在旅游服务出口方面,2000-2012 年中国大陆需求占比由 28%上升至 66%,而美国份额由 11%下降至 4%,但旅游服务出口本身对香港 GDP 的贡献比较小。
从金融服务的需求来看, 美国的重要性也远超过大陆。 从供应角度来看,香港过去 20年来一直扩大对大陆金融产品的供应,如首次公开招股,以及人民币债券等。但从需求来看,这些金融服务的需求者多数最终还是来自海外。 根据香港金管局的计算,除旅游之外的香港服务贸易出口更多的是针对美国。就金融服务出口来看, 2012 年美国需求占 33%,而中国大陆则不足 4%。
综合来看,香港经济波动与美国的协同性更强,盯住美元仍然是合适的选择。从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角度看,香港金管局的研究表明,1985-1997 年之间,香港产出波动的 57%来源于美国,只有 14%来源于大陆。 2003-2013 年之间, 美国的影响下降,但仍然解释了香港产出波动的 48%, 远高于源自大陆的影响( 29%)。由于周期性波动的相似度是选择锚货币的关键,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在可预见的未来仍适用于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