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降息、巨额美元的QE后 全球市场却在讨论“量化失败”
近期全球股市哀鸿遍野,大宗商品持续低迷,投资者们开始思考这一问题:量化宽松政策是否已失败。
美银报告称,无论最近全球市场动荡的引爆点是美联储加息,欧洲和日本的负利率,或只是市场混乱不断显现,还是宏观资源和财富的错配,全球金融市场讨论的焦点已经转变为“量化失败”的通缩话题。多年来央行的政策干预以及与之相伴的“金融抑制”正走向终结,而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增长则陷入疲软,QE在投资者之间则形成“反噬”。
据美银总结,全球货币政策可归纳为以下五点:
(1)自2008年贝尔斯登公司(Bear Stearns)濒临破产而被收购以来,全球央行经历了637次降息;
(2)过去8年里,全球央行购买12.3万亿美元资产;
(3)目前,有8.3万亿美元全球政府债券收益率为0或更低;
(4)当前实施负利率政策国家的人口有4.89亿(如:日本、欧元区、瑞士、瑞典、丹麦);
(5)2年期瑞士政府债券收益率为-0.92%,是全球收益率最低的债券。
2016年的宏观经济环境不容乐观。美银美林美国首席经济学家Ethan Harris调降2016年美国实际GDP增长预期至1.75%。当前,美国和欧洲的通胀预期已降至2008年水平之下,同时全球企业利润出现了衰退。不过,在史上通货紧缩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发达经济仍出现经济复苏:过去26个季度里(即过去6年半),发达经济体名义GDP已增长11%。
美银表示,糟糕的宏观经济对全球市场产生了消极影响。
首先,股市进入熊市。MSCI全球指数的中位数已从其高位下降了28%,全球有45%的股票价格从高位下跌了超过30%。
第二,大宗商品和信贷市场处于熊市,大宗商品10年期滚动收益率目前为-5.1%,为1938年来最差。
第三,自12月15日以来,全球银行市值损失6860亿美元,全球流动性处境恶化,或将导致银行贷款标准进一步收紧。
然而,最明显的是,银行股下跌以及债券收益率下滑暗示着,实施了长达6年的QE已经无法抵抗通货紧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