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网外汇

中油网

网站地图
要闻
原油资讯
今日油价
金银资讯
外汇资讯
央行
财经要闻
股市
时事热点
财富故事
奢侈品
策略
原油策略
贵金属策略
外汇策略
学院
原油学院
贵金属学院
外汇学院
投资技巧
理财
应用推荐
快讯
行情
财经日历
数据中心
国际油价
成品油价
互动
专题
话题

上周飙升后 高盛坚定看空日元至130

中油网 2016-04-25 10:53

上周末,紧接美元兑日元汇率在上周五创下2014年10月来最大单日涨幅后,高盛外汇策略小组发布报告称,美元对短期内将继续走高,一年期目标坚定看多至130。

为何高盛敢预期美元日元还要再涨2000点?主要原因是,尽管市场认为是日本政府已经弹尽粮绝,但日本政府不可能放弃刺激通胀,因为那样日本经济将彻底崩溃,所以,未来很有可能出现财政措施配合货币措施协同来刺激经济,这将导致日元汇率下降。

高盛分析师Sylvia Ardagna以及Robin Brooks在周末的报告中写到,“日本央行面临重大挑战:即必须不断重申安倍经济学下的宽松之箭仍在轨道上,否则市场就将按日本离2%通胀目标越来越远的逻辑来给资产定价,这对日本经济来说将是十分有害的。”

两位分析师认为,此前日本央行的态度和行为已经让市场长期在交易日本的“再通胀”预期,日本央行如今也必须传递出更加宽松的信号。日本央行一直以来承诺扩张资产负债表,其规模也在最近两年多里急速上升,造成资本同样大规模的外流,但通胀依旧低迷,日本央行事实上已经失去了控制力,但日本央行绝不会承认这一点,只会“变本加厉”的宽松:

自日本央行今年1月开实施利率以来,日元兑美元反而升值8%,当然其中有美联储加息预期减弱的原因,而另一部分原因,是很多人越来越觉得日本央行已经弹尽粮绝,日本将永远也达不到2%的通胀目标。

不过我们的外汇策略小组不同意这样的观点。我们认为在随后的日本央行议息会议上,央行将重复其扩张资产负债表的政策,与欧央行3月 的会议相呼应。

一些投资者正在纠结现在是做空日元好,还是做多日股好。我们的观点是两个交易在未来几个月里,风险收益比都一样好,我们将会看到日本QQE首次实施以来的场景再现。

我们预计美元/日元将短期内将升值,一年后目标看130。

高盛认为,为在7月选举前促进经济发展,安倍首相有望宣布财政扩张措施(占GDP比重1~2%),最近的地震可能成为增加财政支出的一部分理由。意味着更多日本债务的货币化,这将导致日元贬值,日经走高。并且,这次我们认为日本政府不会再用未来的紧缩制衡现在的扩张。(2013年,日本政府用增加消费税来抵消债务扩张、日央行独立性受损带来的担忧)。

此外,高盛还认为,日本是个越来越接近“直升机撒钱”的国家,因为日本经济已经陷入流动性陷阱,从名义利率到10年期国债收益率都已经是负数。扩大财政支出也带不来高名义利率和强势货币,也不会对投资和出口带来挤出效应。

而财政扩张也不会单独实施,一定是与更多的货币政策扩张同时出现。日本央行将继续购买长期和短期国债,支撑日本国债价格及期限结构,防止财政风险给国债带来风险溢价。

最后,用创造货币来支持财政的永久扩张(实际就是“直升机撒钱”的政治用语修正),通胀预期将上升,真实利率将下降。这不仅仅是因为货币基数进一步扩大,更是因为货币当局和财政当局的协作配合更加紧密,政策制定者们财政扩张和货币化债务的意图更加明晰。

高盛最后总结:

简而言之,我们认为一系列永久财政扩张措施伴随日本央行购买国债的规模或久期的扩张,将是可以强力推升通胀预期的组合措施。同时,所谓财政和货币政策都是独立的这种概念越来越只存在于法理之中,而事实上越来越淡薄。此外,一旦开始,政府可能会持续宣布各种有货币政策支持的财政扩张,直到新的通胀目标达成。

令人惊讶的是,市场居然完全没有将这种情况计入价格中,且完全相反的是,市场正在质疑安倍和黑田振对经济再膨胀的承诺。至少我们的外汇小组不这么认为。

本周四(4月28日)日本央行将公布最新的议息会议结果,不少经济学家都预计日央行本月就会扩大宽松,很可能通过扩大ETF的购买。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上周三表示,日本央行持有的股票ETF规模“不是特别大”,意味着继续购买ETF将是主要的政策工具之一。

里昂证券(CLSA)策略师Nicholas Smith在最新报告中指出,日本央行购买国债进行宽松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而提升股市对于“安倍经济学”成败非常关键,因此本周很可能扩大ETF购买。

高盛最近也将日本央行扩大宽松的时间点从6月份提前到下周会议,原因是最近金融市场动荡与地震打击了企业信心,以及4月数据显示通胀率急剧下滑后,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表示可能进一步放松政策的说法。

高盛预计,“核心工具”是增加ETF购买规模,可能较当前目标提高逾一倍至7万亿日元左右。

此外,高盛也表示,日本央行不太可能降息,因为金融机构尚未对负利率产生积极反应,公众对这项政策也普遍存在一些不安。

责任编辑:秦玄

更多原油、贵金属、外汇等金融财经内容,欢迎搜索关注中油网

39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