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兴:国内债市深受欢迎 人民币离避险货币不远了
自去年年底人民币被宣布加入SDR以来,就有不少关于人民币将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甚至避险货币的说法,但有美联储的研究报道显示,人民币并不是投资者认可的避险货币。并且彭博在有关报道中也援引Brown Brothers Harriman新兴市场货币策略负责人Win Thin称,成为储备货币并不意味着就获得了避险天堂身份。
但法兴银行外汇与利率交易中国区主管何昕认为,央行最近推出的一系列措施正在鼓励国外资本进入中国市场。“在全球市场剧烈波动的情况下,人民币有机会成为一种避险货币,满足投资者对资产配置的需求。”
为何这样说,何昕大概是基于这两点来判断的。
国内债市深受海外投资者欢迎
何昕在8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媒体午餐会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做出表述。“今年以来,国际投资者在中国债券市场买债、发熊猫债的情况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新趋势。”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数据显示,境外机构今年上半年托管在中债登的债券规模新增近609.6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接近去年全年的债券托管增量。
Dealogic数据显示,截至8月1日,今年以来境外发行人在中国境内发行的人民币计价债券(即熊猫债)达497亿元人民币,发行规模超过去年全年的6倍以上。
在全球资产荒的背景下,人民币债市对海外投资者的吸引力正在加大。“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债券的收益回报率相对较好,有可能会吸引一定外资流入中国。人民币在10月正式加入SDR后,各国央行出于刚性配置需求,也可能会购买中国债券,这将在一定程度减缓中国资本外流的压力。”
人民币贬值预期走弱
何昕认为,人民币在今年下半年贬值至6.7就到底了,基本上会稳定在6.5到6.7的区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跟美元相关性很大,在美元指数不高于97的情况下,再加上美国暂缓加息,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不会太严重。”
对于有关央行给人民币汇率设定6.8红线的说法,何昕认为没有根据,因为一方面无法算出这一所谓的“均衡汇率”,另一方面也没有必要设置硬性指标。“现在要过6.7都不容易,要过6.8就更困难了。”他强调,人民币是在有控制的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