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网央行

中油网

网站地图
要闻
原油资讯
今日油价
金银资讯
外汇资讯
央行
财经要闻
股市
时事热点
财富故事
奢侈品
策略
原油策略
贵金属策略
外汇策略
学院
原油学院
贵金属学院
外汇学院
投资技巧
理财
应用推荐
快讯
行情
财经日历
数据中心
国际油价
成品油价
互动
专题
话题

央行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增强货币政策的协调性

中油网 2016-08-08 14:06

中国央行旗下媒体《金融时报》报道,日前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行长座谈会召开。会议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时指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适时预调微调,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上周五,央行发布今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多次强调要用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稳住市场预期。

比如一季度报告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这一措辞在二季度的报告中改为“通过有效的市场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市场预期,增强融资的可持续性,拓展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的领域和空间。”

一季度报告中“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措辞,也改为“用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稳住市场预期,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增强发展信心。”

对此九州证券邓海清点评称,央行在货币政策操作上,明确了要抑制泡沫和不频繁降准,货币政策宽松或收紧的概率都很低。

以下为《金融时报》全文:

货币政策动向始终广受关注。

日前,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行长座谈会召开。会议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时指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适时预调微调,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强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各方注意到,本次座谈会再次指出,要“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意味着,在未来实施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良好发展预期的组合政策过程中,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相机、灵活调控,以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进入新常态后的中国经济,尽管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符合预期,宏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但值得重视的是,中国正处在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风险进一步显现,周期性问题与结构性矛盾并存,国内地区和行业走势分化,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这就使得宏观调控面临着两难甚至多难的复杂局面。

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要如期完成各项经济社会目标,有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需要强调宏观政策的稳定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形成政策合力,稳定各方对经济金融的良好预期。

从货币政策角度看,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前提,首先是要增强政策的稳定性。这就需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相机、灵活调控,保持灵活适度,适时预调微调,做好总需求管理,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对此,本次人民银行分支行行长座谈会指出,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水平合理充裕,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实际上,随着外汇占款的趋势性回落,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在灵活运用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同时,不断创新和完善调控思路和方式,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渠道与此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过去几个月的实际操作看,灵活搭配“逆回购+MLF(中期借贷便利)”,再加上其他政策工具的运用,已经成为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常态。

从具体操作看,在过去几个月,除了已经实现每日常态化的公开市场操作外,人民银行每个月都进行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等工具的运用,以配合逆回购进行流动性管理,提供不同期限流动性。截至今年7月末,SLF余额为4亿元,MLF余额为17025亿元,PSL余额为18117亿元。不同期限的逆回购、SLF和MLF利率,在过去几个月也一直保持稳定。可以说,这些操作保持了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了量价稳定,为结构性改革创造了稳定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在保持总量稳定的同时,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针对性,就是要把握好货币政策调控的重点、节奏、力度,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采取正确方略和有效办法推进五大重点任务。本次人民银行分支行行长座谈会明确提出,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民间投资的支持,推动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显然,这是对于当前融资结构不完善、部分领域存在融资难现象,作出的有针对性的具体部署。

为提高针对性,此前货币政策已经采取了包括定向降准等在内的定向调控举措。在今年全面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重点任务过程中,一些旨在提高针对性的举措也相继落地。为支持工业企业发展,人民银行等八部委制定了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政策措施;为更好地去产能,促进相关行业转型发展、脱困升级,人民银行联合其他部门印发了《关于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为支持房地产企业去库存,央行按照“因城施策”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区域性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同时,围绕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任务,优化融资结构,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精准扶贫,政策效果也逐渐显现。

这些有针对性的措施,从效果上来看,也提高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而近几年,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始终受到广泛关注和探讨。央行货币政策调控思路和方式的创新完善等,无疑都是为了提高政策的有效性。

具体而言,要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首先,要着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高金融资源效率。推进货币政策从以数量型为主向以价格型为主转变,已经成为当前宏观调控体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需要进一步推进利率汇率等市场化改革,加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其次,一些结构性与非传统的创新货币政策工具进入公众视野,包括诸如MLF、PSL等创新工具的使用,也包括旨在加强预期管理的“前瞻性指引”等。再次,要进一步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不管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还是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隐患,都需要把握好总量和结构的逻辑关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增强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性,理顺政策传导机制,以获得更好的政策效果。

责任编辑:秦玄

更多原油、贵金属、外汇等金融财经内容,欢迎搜索关注中油网

49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