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网央行

中油网

网站地图
要闻
原油资讯
今日油价
金银资讯
外汇资讯
央行
财经要闻
股市
时事热点
财富故事
奢侈品
策略
原油策略
贵金属策略
外汇策略
学院
原油学院
贵金属学院
外汇学院
投资技巧
理财
应用推荐
快讯
行情
财经日历
数据中心
国际油价
成品油价
互动
专题
话题

中国央行何来勇气不随大流降息降准?

中油网 2016-09-14 21:22

经济刺激通过三大政策性银行实施,直接着力于实体经济,这或许是市场对中国央行降息降准预期一再落空的重要原因。

据彭博报道,通过发行债券并从中国央行获取低息贷款,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今年总计已筹集3.4万亿元资金,虽然部分资金用于偿还债务,但至少有2万亿元是准备用于放贷的新资本,这已接近政策性银行2015年全年放贷总额。

更大的乘数效应、直接的刺激

三大政策性银行承担的是财政政策使命,包括向棚户区改造等政府项目投钱。在项目管理方拿到资金后,通常会在一段时间将资金存放在商业银行,而商业银行随后则会将资金贷出,从而形成一种乘数效应。

彭博援引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主管丁爽称,通过政策性银行实施刺激政策的乘数效应大约是5倍,比央行降准的乘数效应更大。他还表示,降准释放的流动性可能会停留于银行间债市,而政策性银行的贷款会直接进入实体经济。

丁爽表示,通过政策性银行实施刺激政策很直接,有助于实现今年至少6.5%的经济增长目标。

以国开行为例,高盛高华在此前一份报告中称,为支持经济活动,国开行主要面向商业银行发行债券并通过PSL向央行借款,从而为交通运输、水利、电力和棚改等基建项目提供贷款。

截至2014 年年底,国开行以上四个领域的贷款占贷款余额比例分别为32%、14%、11%和8%。由于2014年以来政府将棚户区改造作为重中之重,国开行作为主要的政策性银行在贷款资源配置上加大对该领域的倾斜力度。报告称:

2014 年棚改项目新增贷款在其新增贷款总额中占比最高(44%),其次是交通运输(33%)。

我们认为2015 年该比例可能升至50%以上,2016 年将进一步上升,因为根据国开行网站公布的信息,国开行为棚改项目提供的贷款从2014 年的4,000 亿元左右几乎翻番至7,000 亿元左右,2016 年可能将至少达到9,500 亿元。

在支持经济的同时,通过政策性银行实施刺激可避免助长一些大城市房地产价格的虚高,也能阻止资金流入理财产品等影子银行领域,贷款可以投放到需要的地方以支持经济增长。

沉默的“稳增长”主力军

去年4月12日,三大政策性银行改革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同意。方案将国开行定位为“开发性金融机构”,明确提出要“积极发挥在稳增长、调结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那之后,国开行在稳增长、重点支持基建等方面就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伴随着地位提升的是国开行资产规模的增加,如今,用“庞然大物”来形容国开行并不为过。上周,中金公司分析师易峘 、首席经济学家梁红在报告中测算,从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国开行资产负债表的净扩增规模可能达到2.5-3万亿元左右。

这也意味着在这12个月内,国开行资产负债表的增量约等于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的1.3%-1.5%,对同期银行业总资产增长的贡献达到8%-10%。

在7月16日的银监会首次银行业新闻例行发布会上,国开行首席经济学家刘勇介绍,国开行上半年发挥开发性金融优势,聚焦国家战略重点,新增发放本外币贷款超过1.3万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提到,按照此前央行公布的数据,6月末,中国本外币贷款余额94.43万亿元,上半年新增本外币贷款7.64万亿元。如此算来,上半年仅国开行新增发放的本外币贷款就超过全行业的1/6。

刘勇当时表示,截至6月底,新增贷款全部用于支持实体经济,主要围绕棚户区改造、铁路、水利、新型城镇化、扶贫开发、一带一路等重点领域和重大发展战略,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

责任编辑:崔远翔

更多原油、贵金属、外汇等金融财经内容,欢迎搜索关注中油网

31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