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网原油资讯

中油网

网站地图
要闻
原油资讯
今日油价
金银资讯
外汇资讯
央行
财经要闻
股市
时事热点
财富故事
奢侈品
策略
原油策略
贵金属策略
外汇策略
学院
原油学院
贵金属学院
外汇学院
投资技巧
理财
应用推荐
快讯
行情
财经日历
数据中心
国际油价
成品油价
互动
专题
话题

中国地炼厂或将改变国际成品油市场格局

中油网 2016-09-20 15:50

随着原油进口的开放,中国地炼厂产能不断提高,成品油也一步步走向国际市场,国际成品油市场格局或将改变。

2016年上半年中国原油进口增量突破2300万吨,为历年来最高。其中地炼贡献了约90%的增量,俨然成为拉动中国原油进口增长的中坚力量,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两桶油原油进口量的蹉跎不前。

自2015年7月,发改委和商务部开始陆续赋予多家地炼进口原油使用权和相应的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地炼长期无油可炼、开工率低的情况得以改善。截至目前,已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地炼加工能力共计7180万吨/年,其中多数目前处于满负荷运行的状态;与此相比,中石油、中石化上半年原油加工量同比分别下降2.5%、3.7%。

被低估的原油加工能力

在思亚能源的数据库中,中国共有47家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大于200万吨/年的地炼,产能共计1.9亿吨/年。然而,统计数字和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地炼的原油加工能力远被低估。

国家发改委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明确指出,于2013年底前淘汰200万吨/年以下常减压炼油装置(青海格尔木、新疆泽普装置除外),由此引发地炼以生存为目的的扩建行为,彼时,地炼的主要炼油原料尚为燃料油与渣油等,故多数地炼的常减压装置针对处理重油设计。

当进口原油使用与非国营贸易进口的闸口打开,且低油价导致各类轻、中、重质油品的价差缩小时,为实现更高的产品附加值,地炼开始对常减压装置进行改造,使其更适合炼制轻质及中质原油。同时为了配合炼制轻质原油导致石脑油产量的增加,多家炼厂于今明两年会陆续完成新上重整装置的建设。

2016年新增配额基本发放完毕

截至目前为止,共有16家地炼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获批配额总计6453万吨,处于公示期的地炼3家,公示中配额共计984万吨,随着国家放慢进口原油使用权的审批速度,思亚预计今年发改委批复的进口原油使用配额量将不会增加,已批复进口配额将在年底前基本用完。

2016年上半年,地炼进口原油约2050万吨,思亚预计下半年进口量将达2900万吨,同比增长约220%。随着地炼大规模进口原油,进口燃料油及稀释沥青正在逐渐退出中国地炼原料市场。

进口原油采购品种向轻质低硫化转变

2016年上半年,中国地炼进口重质原油占总量的37%,随着炼厂的常减压改造完成,新建重整装置的顺利投产,地炼进口原油将从重质逐渐向轻质转移;并且在油品质量升级的重压之下,低硫原油也是地炼采购原油的一个重要考虑指标。

谋求成品油出口成为大势所趋

目前来看,地炼所产的成品油多是批发给三桶油及社会加油站,市场辐射华北、华南和西南多个省市,大部分地炼并未涉及零售业务。少数地炼虽有布局下游加油站,但零售量尚不及自身产量的20%。

2017开始,地炼成品油出口预计将逐渐增加。对于地炼,如欲通过自建或收购加油站提高自身成品油消化比例,则资金成本过高;而批发给三桶油,利润空间因议价权较弱被挤压,回款时间较长,资金周转压力大。从寻求自主权、开拓新市场与增加利润的角度,地炼寻求成品油出口必是新的方向。国际贸易公司采购成品油用新加坡成品油价格挂钩的定价模式对地炼是一大吸引力。

未来,中国地炼厂产能料将进一步提高,成品油出口增加也是必然,国际成品油市场格局改变也将不是空谈。

责任编辑:余超超

更多原油、贵金属、外汇等金融财经内容,欢迎搜索关注中油网

33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