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数学题目难住OPEC 或是减产受阻真相
周四(10月13日)原油价格跌穿50大关,因四重利空油价短线或启熊市。而OPEC非正式会议再令冻产协议遇冷,分析师指出,在解决减产问题前,这个小学数学难题或将难住OPEC。
周三(10月12日)OPEC发布的最新月报,其中,两大成员国伊拉克和委内瑞拉9月申报的产量,较独立数据源的预测高出了56.5万桶。
数据显示,OPEC9月产量创下至少8年新高,达到3339万桶/日,较8月份增加了22万桶。
委内瑞拉表示,本国石油产量9月达到233万桶/日,较独立数据源预测多出24.5万桶。伊拉克则称本国石油产量为478万桶/日,较独立数据源预测多出32万桶。两国的产量差等同于厄瓜多尔一日的石油产量。
此外,还有三国对本国石油产量的预测高于独立数据源预测,分别是:安哥拉、尼日利亚以及卡塔尔。
对比OPEC使用的两套数据发现,伊拉克的产量“误差”最大:自申报产量比第三方估算足足高出30多万桶/天。伊拉克石油部长Jabar Ali al-Luaibi曾称,第三方数据没有反映出伊拉克实际产能。
为什么OPEC会公布两个数据?这一直是一个奇葩的存在。
这个奇葩就在于每个OPEC成员国都有两个差别巨大的产量数据作为OPEC月报的正式数据公布。
主要是考虑到各国政府的官方直接数据,因此,在90年代中期之后,OPEC的正式报告中有关各国的产量数据就出现了这种奇葩的局面。
就像市场不信任OPEC产油国的官方直接数据一样,OPEC各产油国也对这个基于市场独立数据源的产量数据颇有怨言,认为这个secondary sources的数据严重偏离其本国真实产量数据。
因此,OPEC能否在11月底达成能被各方接受的协议还是一个未知数,解决内部分歧恐怕才是对市场真正“有意义”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