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财经全面解读原油市场的五大负能量
OPEC减产“闹剧”频频上演,伊拉克意外反水力争“豁免权”,OPEC减产前景再度蒙尘,原油价格一度跌穿50美元大关。未来,这五大负能量将长期影响原油价格,油价恐难逃下行厄运。
1、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
OPEC成员国元加油产量达到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这令该组织拥有左右油价的巨大影响力。近期达成的8年来首个限产协议正是油价吹响反攻号角的第一步,未来能否进一步支撑油价走高就取决于OPEC成员国能否严格执行限产协议,以及妥善安排限产配额,当然非OPEC产油国的支持和配合也是不可或缺的。
据悉,OPEC在2014年11月政策会议上推出的高产策略,正是油价这轮暴跌行情的始作俑者。而目前OPEC内部的分歧依然较大,不仅伊朗和尼日利亚等国要求获得限产豁免,利比亚和伊拉克也在全力恢复原油产量。同时9月份OPEC原油产量更是增加至3360万桶/日的纪录新高,这令市场投资者对限产协议能否有效推行的信心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此次达成的限产协议计划是削减70万桶/日的原油产量,但目前全球过剩供应量可能达到150万桶,因此这样的减产力度并不能彻底扭转供应过剩的局面,如果不能加大减产力度,限产协议对油价的刺激作用恐怕很难持续下去。随着投资者的热情消退,油价存在重新下探低位的风险。
2、全球经济增长
全球经济增长和能源需求是存在相互影响的,经济增长加速通常会带来能源需求增加,反之亦然。因此如果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那未来的原油需求面表现可能不容乐观。
此外,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下,许多国家已经将提高能源效率作为重点发展方向,随着效率的提升,包括原油在内的能源消耗必然下降,这也会威胁到未来的原油需求增长速度。
根据种种迹象表明,目前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依然面临着增速放缓的压力。日本的安倍经济学饱受诟病,欧元区的信贷危机依然时时威胁着脆弱的市场情绪,英国脱欧风暴远未结束,一旦硬脱欧真实发生,全球金融市场都将遭受巨大冲击,此外,中国经济放缓担忧也未见消退,全球经济形势仍存在很大的下行风险。
3、中国原油需求
中国在1999年至2014年期间出于原油基本面的超级周期中,因此当时的中国原油需求大幅攀升,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原油进口国。
虽然近年来中国经济呈现出放缓迹象,但中国原油进口需求依然在稳步增长,因中国政府利用低迷油价大幅扩张自身战略原油储备。当然这种需求不会无限制的持续下去,中国的战略原油储备总有满额的一天,随着战略储备空间的逐渐耗尽,中国原油需求增长受阻必然会为国际油价带来下行压力。
4、技术革新以及产能优化
2015年初,市场分析人士预计随着油价的持续走低,美国页岩油产量必然会遭受拖累,因页岩油生产成本已经高于油价。但实际情况显示,在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期间,美国页岩油产量仅下降了80万桶/日,减幅远小于市场预期,表明美国页岩油产商的生存能力要强于之前的普遍看法。
随着页岩油开采技术的不断革新,美国页岩油产商也能够享受到产能优化带来的利好,当页岩油生产成本持续下降已经无法改变的时候,美国页岩油产量的逐步回升将令供应过剩局面再度恶化。
5、汽车工业的变革
原油行业一直相对稳定,因其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但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能源需求正在改变。同时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和气候保护公约的出现,均令传统汽车工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新能源汽车的稳步推广,汽油消耗作为原油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在经历着严峻的考验。
相关数据显示,约有三分之二的原油需求是与交通工具相关联的,预计最早至2030年,全球原油的日均需求将因为汽车工业的变革而锐减数百万桶。
中油财经网总结:全球原油供应过剩是影响原油价格的关键因素,页岩油持续增产,加之OPEC减产计划一旦搁浅,原油价格料将再度暴跌重回50美元下方。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全球经济放缓与原油需求下降无疑是影响油价反弹的“绊脚石”。目前,市场聚焦OPEC下月将在维也纳召开的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