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开启“自由落体”模式 破7又何妨!
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连连失守重要关口,不断创下新低。使得此前已经对人民币贬值形成稳定预期的市场参与者们都有点“耐不住”了,在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突破6.9继续向下后,年底前能否守住7以及“底”在哪里就成为市场最关注的问题。
回过头来再看去年下半年开始的这一轮人民币贬值过程,可发现市场情绪影响之大。“811”汇改之初确定的日间浮动2%的机制仅实行了3天,随后今年初新的“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定价机制实行之初,市场反应也较强烈,一度引发了金融市场较大的波动。
但随着市场对这种模式的适应以及对持续缓慢贬值的预期,在后续的贬值过程中,市场情绪始终稳定,央行也就顺势释放贬值压力,没有出现明显干预行为。
10月份之后,人民币似乎开启了一种新的贬值“模式”,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贬值速度加快,尤其是进入6.7之后继续突破6.8、6.9等重要关口显得轻而易举。这种贬值幅度多少有些超出预期,但央行仍保持静默,至少中间价定价没有打破既定的规则。
央行如此“沉着”主要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人民币贬值并没有引发大量资本外流以及资本市场的巨幅波动,这轮贬值主要是美元升值的外部因素所致,人民币贬值对实体经济有好处等。
这种情况下预测“底在哪里”的问题似乎没有意义,因为汇改的核心就是要让人民币市场化波动。但普通人关注到的是,人民币启动汇改以来几乎一直处于单边贬值的状态,而不是像真正的市场化货币那样双向波动。
这是因为一方面,人民币本身积累了较大的贬值预期,另外,这轮人民币汇改过程中,全球市场屡屡发生的黑天鹅事件导致海外进入强美元周期,这也是此前不曾预料到的情况。
尽管有分析认为年底前人民币的利空基本出尽,但多数市场人士认为人民币在年底前突破7是极有可能的,果真如此,市场预期管理就非常重要,从6.9到7不同于此前任何一个关口的突破,这会引发普通人心里上较强烈的反应。在资本管制这个前提下,人民币贬值没有引发剧烈的市场波动,但是对贬值预期仍然形成较大影响。
但仍没有必要形成恐慌。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应该理解到的是,在人民币市场化的过程中,政策路径是,先行放开汇率的浮动,而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化也是目前这一方向的必然结果。
监管层一直强调的“人民币没有持续贬值基础”被当成段子作为笑谈,但事实上这一逻辑并没有被打破,从经济基本面上来看,人民币本身确实不存在持续大幅贬值的基础,国内经济目前也是在企稳回升中。但是汇率不同于其他资产,是在与他国市场博弈下的成对波动。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加息预期大导致美元走高,人民币贬值也是市场行为。
是市场行为就不会始终朝着一个方向波动。事实上,目前从市场分析来看,海外一些分析人士认为美元已经突破10年高位,后续继续走高的风险在加大。
因此,尽管短期来看,在美联储加息以及年初开放新的换汇额度下,人民币仍然有贬值的压力,但是即使跌破7也无妨,后续双向波动才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