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有钱心里不慌”沙特为何要与OPEC玉石俱焚
周三(11月30日)本应强力支持达成减产协议的沙特临阵转变态度,原油价格遭遇猛力暴击,不过,为何沙特会转变态度,这也是投资者心头最大的一个疑问?
本周一(11月28日)沙特能源部长法利赫表示所有OPEC成员国应承担同样的减产量,且必须以透明可信的方式进行,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沙特才会参与减产。过往,沙特总是承担最大减产量。
周二(11月29日)在法利赫抵达维也纳前,报道称沙特取消了给予伊朗冻产在380万桶/日的条件,并要求伊朗接受370.7万桶/日的新条件。在大会正式召开前,沙特进一步将条件提高到369万桶/日(伊朗10月的产量水平)。
为何沙特会“画风突变”?虽然看上去这与此前其支持达成产量协议的做法大相径庭,但实际上与沙特长期以来在石油政策方面的谈判策略相吻合。
报道称副王储萨勒曼是沙特态度转变背后的“元凶”。该报道还称,正如今年4月多哈会议时一样,萨勒曼不允许沙特能源部长参与任何的谈判,但更好的解释是沙特正利用此前多次使用并带来巨大成功的谈判策略。
在1980年代早期,油价崩溃,沙特通过减产稳定价格,但其他产油国却持续增产。对于沙特来说,这样的政策就是灾难。当时,沙特阿美石油的减产幅度甚至已威胁到了其长期发展。
最终,OPEC于1986年恢复产量配额。据前沙特能源部长纳伊米,沙特最初表现不够强势,时任油长的雅曼尼最终因此下台。自那以后,沙特态度转向强硬,拒绝单独减产。
哪怕在独立控制自己的石油行业前,沙特也是坚持如此强硬的态度。多年前,前国王阿勒沙特及财长苏莱曼与当时掌控阿美石油的美国人进行了艰难的谈判,在一方愿意做出让步前谈判常常会中断长达数月。
大多时候,是美国人首先让步了。这就是沙特为什么能在1950年时通过重新谈判史无前例地获得50%阿美石油的股份。
大多OPEC成员国都寄望于这份协议能提振油价,缓解他们恶劣的财政状况。如果沙特放弃协议,下跌的油价将伤及所有产油国。然而,沙特是最有能力应对低油价冲击的产油国,其能源业运营状况良好,收入也开始趋于多元化,并拥有可供约五年使用的现金储备。
如果本次OPEC大会无法达成协议,沙特(及其他海湾产油国)受到的影响将是最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