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少儿门诊大病最高可报销90% 越穷的地方报销越少
悖论的倒挂——大医院集中在北上广地区,到这些医院属于“跨区域治疗”,报销比例会更低。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地方政府保障弱、异地就医报销更少,结果是,越是贫穷、保障越差,越看不起病。2016年11月30日,深圳市第一时间公布罗某笑的报销清单后,讨论达到了顶峰。
按照深圳市社保局公布,罗某笑2016年9月8日至今三次住院,共产生医疗费用204244.31元,其中医保记账16.8万元,个人现金只支付了3.6万余元,说明医保支付八成以上,这其中包括了基本医疗保险、深圳地方补助和深圳市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
联想到自己的孩子,他们发现,地方不同,报销比例和政策悬殊:同一个检查、同为门诊化疗、同一种药品……不同地方能否报销,千差万别。
“命不好,没生对地方。”对比深圳的罗尔,家长们沮丧地抱怨。
难以复制的深圳经验
首先,深圳基本医保支付最高为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倍,以2015年深圳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753元/月来计算的话就是48.6万元。
其次,基本医疗保险连续参保时间满72个月以上的,地方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最高为100万元。
再次,针对重特大疾病,深圳还有20元重疾补充保险,只要自付超过1万元,就可再报销70%。而且,深圳社保缴费比例低于国家规定,尤其是医保三档缴费比例为0.55%,仅为国家规定上限的1/16。
对于少儿来说,深圳门诊大病最高可报销90%,住院费用超起付线以上部分支付比例高达90%。2015年,深圳更将11种靶向药所发生的费用纳入重特大疾病使用目录,最高可报销15万元。
但这样的充分保障,对全国很多地方来说,“可望而不可及”。
以深圳为例,2015年,深圳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6.770亿元,其中家庭及个人缴费收入10.539亿元、各级财政缴费补助5.834亿元,利息收入0.397亿元;基金支出13.659亿元,其中待遇支出13.659亿元;当期结余3.111亿元。年末基金滚存结余14.176亿元。
而此前有媒体报道,北京、天津、湖北、重庆、贵州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六个地区统筹基金累计结余不足6个月支出。——对于这些地方的政府而言,复制深圳模式,无疑有着巨大的压力。
越是欠发达越限制跨区域就医
表面上看,从全国层面,现阶段儿童大病保障并无太大区别,三个层次的保障体系基本健全。
第一层次是基本医疗保险。在我国,目前基本医保覆盖率为95%左右,但报销比例低,且可报销最高限额也较低,实际报销比例只有10%到55%不等。城镇居民总体比农村报销比例高。
第二层是重大疾病医疗保障,主要是对特定病种提高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且逐年加强,缺点是只保障部分病种。
第三层是大病医保政策。2015年底,国家全面实施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即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这是由政府从医保基金划拨资金,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对参保人患高额医疗费大病、经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需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二次报销”。但不包括有正式职业的人群。按照设想,通过两项政策的叠加,实际报销比例可提升到60%-70%。
但在全国,医保统筹的行政级别并不相同。部分发达地区省份,已全省统筹,而越是欠发达地区,越是限制跨区域就医的报销。
这和中国现阶段高度集中的医疗资源形成了悖论式的倒挂——因为大医院集中在北上广地区,一旦到了这些医院,都属于“跨区域治疗”,原本不多的报销比例会降至更低。
中油财经网提醒:央行降息专题上线,详情点击《央行降息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