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网国际

中油网

网站地图
要闻
原油资讯
今日油价
金银资讯
外汇资讯
央行
财经要闻
股市
时事热点
财富故事
奢侈品
策略
原油策略
贵金属策略
外汇策略
学院
原油学院
贵金属学院
外汇学院
投资技巧
理财
应用推荐
快讯
行情
财经日历
数据中心
国际油价
成品油价
互动
专题
话题

南水北调全面通水两周年 8700万北方人喝上南方水

中油网 2016-12-13 11:09

本周一(12月12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表示,南水北调东中线全面通水两年来,工程运行平稳,水质全线达标。受水区覆盖北京、天津及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省的33个地级市,受益人口达8700万人。

两条输水线成为发展保障线,沿线各地供水保证率提升,治污环保提速,生态环境改善。南水北调,这一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工程,取得实实在在的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

保供水,南水解渴。

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62.5亿立方米,惠及4700万人,成为许多城市主力水源。在北京,南水占到城区日供水量近七成,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由1.0提升至1.2,“多用地表水、压采地下水”,全市地下水埋深回升0.53米。在天津,14个行政区居民喝上南水,从单一“引滦”变双水源保障。在河南,累计分水22亿立方米,36个县区1600万人受益;在河北,4条配套输水干渠全部建成通水,1140万人受益。东线一期工程调入山东水量11亿立方米,年均增幅近100%,68个区县4000万人受益,大大缓解了山东水资源短缺矛盾。

保水质,环保先行。

南水北调成败在水质,从调水源头到沿线各地,铁腕减污,累计关停企业3500多家,新建污水处理厂350家,新建垃圾处理设施150座。经过十多年努力,东线输水干线水质稳定达到了地表水Ⅲ类标准,中线水源区丹江口水库水质一直保持在Ⅱ类及以上。北京使用南水后,自来水硬度由每升380毫克降至120毫克—130毫克,有些居民感叹:“水变软了,水垢少了,变甜了。”河北黑龙港地区将彻底告别饮用苦咸水、高氟水的历史。

保生态,优化配置。

两年来,受水区6省市加快南水对当地地下水置换,压采地下水2.78亿立方米。北京“喝存补”并举,向城市河湖补水1.74亿立方米,河湖水质明显改善,接近地表水Ⅲ类;天津将南水置换出生态用水,变应急补水为常态化补水,水环境有了保障;山东向东平湖、南四湖生态调水2亿立方米,让干渴湖泊重现生机,向保泉补源0.58亿立方米水,让泉城济南重现百泉齐涌的美丽景观。

保发展,节水优先。

南水来了,先节水、后调水,用水不任性。北京量水而行,农业用水由过去每年20亿立方米,减少到7亿立方米,再生水使用量占到地表水的20.5%。天津精打细算,把水细分为5种: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再生水和淡化海水,实现差别定价、优水优用,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降到了7.57立方米。调水沿线转变用水方式倒逼发展转型,淘汰限制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培育新型产业。经测算,东、中线通水后,每年将增加工农业产值近千亿元。

保应急,抗旱减灾。

在河南,2014年平顶山大旱,水源地见底,中线工程应急调水5011万立方米,为这座百万人口城市缓解了水荒。在湖北,引江济汉工程累计向长湖、东荆河补水5.3亿立方米,有效解决东荆河区域灌溉及80万人饮水水源问题。

责任编辑:雷琪

更多原油、贵金属、外汇等金融财经内容,欢迎搜索关注中油网

57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