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师傅解散不卖方便面”传言刷爆朋友圈 居然是真的...
【台湾康师傅决议自2017年1月1日解散】顶新集团证实,台湾康师傅决议自2017年1月1日解散。顶新集团公共事务室副总表示,台湾康师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过去业务仅是进口生产设备,并出租给味全委托生产,2015年爆发油品事件后,台湾已不再生产销售康师傅方便面,因此,基本上已无任何实质营运业务。
2017年的第二天,当人们沉浸在新年的欢乐气氛中时,有一家知名企业却被传出解散的消息。根据中国台湾网官方微博报道,顶新集团证实台湾康师傅决议,自2017年1月1日解散。
很多人“从小吃到大”的方便面,难道就这么没了?
“彼康师傅,非此康师傅”
“我的朋友圈都炸开了,好多人来问我是不是以后没康师傅的方便面吃了!”
康师傅控股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无奈地表示,昨(1月2日)晚开始,台湾康师傅解散的消息刷爆朋友圈,很多吃瓜群众误以为是康师傅控股解散了。
中国台湾网援引顶新集团说法称,已证实台湾康师傅决议自2017年1月1日起解散。顶新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台湾康师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过去业务仅是进口生产设备,并出租给味全委托生产,2015年爆发油品事件后,台湾已不再生产销售康师傅方便面,因此,基本上已无任何实质营运业务。
2日晚间,康师傅控股相关人士连夜发澄清声明,表示台湾康师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为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子公司,经营范围仅限台湾地区,主营业务是方便面生产设备的租赁和进口,不涉及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实际上,2014年“黑心油”风波一度让康师傅陷入食品安全的暴风眼之中。当年10月26日,康师傅在其官网发布消息称,公司已于2014年10月13日终止对台湾味全公司的康师傅商标的品牌授权,台湾味全公司不得再以“康师傅”为品牌在台湾生产与销售方便面产品。
彼时康师傅新闻发言人陈功儒对媒体介绍,台湾地区的方便面业务收入计入味全公司,康师傅只是收取品牌授权费,所以台湾方便面业务的暂停并不会对康师傅本身有太大的影响。
2015年8月2日,一则“台湾导游称康师傅使用馊水油”的视频在网上被疯狂转发,康师傅当时很快发布声明,澄清大陆产品与台湾黑心油事件无关。
不过显然,还在享受元旦假期的康师傅控股这次又“躺枪”了。康师傅控股也在最新的声明中明确表示,董事会决定依法办理清算解散台湾康师傅的事宜并予以公告,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始终聚焦主业,生产经营一切正常,无任何不利影响。
康师傅声明
据了解,康师傅控股及其附属公司主要在中国从事生产和销售方便面、饮品及方便食品,于1992年开始生产方便面,并自1996 年起扩大业务至方便食品及饮品,同年在联交所上市。不过,截至发稿,在港交所和台湾证券交易所未看到公司发布与清算、解散有关的公告。
“黑心油”事件余波仍在
记者注意到,康师傅控股也曾试图通过追求高端化、品质化的产品来挽回消费者的心。根据其2016年第三季度财报,为宣传“红烧品牌”,康师傅控股还联手TFBOYS、羽泉等明星,推出《梦想伙伴篇》,宣传“坚持梦想,一路陪你”的品牌精神。
康师傅曾经做出的努力
但从数据上来看,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
2016年前三季度,康师傅合计25.11亿美元的方便面销售额中,容器面、高价袋面、中价袋面和干脆面及其他销售额,分别约为12.21亿、8.01亿、4.41亿和0.48亿美元,相较于2015年同期同比-11.24%、-28.67%、50.09%和-21.99%。也就是说,除了中价袋面上涨,其余产品都在下滑。
“虽然康师傅已经尽量撇清关系,降低味全黑心油事件对自身的负面影响,但最近两年消费者的信心已经受到影响,康师傅本身也一直处于负面舆论的旋涡之中。”一位不愿具名的食品行业观察人士认为,一方面,康师傅控股近年来市值大幅缩水已经证明了资本市场对该事件的反应。另一方面,康师傅控股解散台湾康师傅、不再在台湾地区生产销售方便面也能看出公司希望尽快解除消费者的抵制。
即便如此,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根据AC尼尔森2015年12月零售市场研究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以销售量为基准,在2015年1-12月,康师傅方便面、即饮茶及蛋卷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6.5%、55.4%和15.4%,稳居市场领导地位;包装水及整体果汁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7.6%及20%,居市场第二位。
但另一方面,从上述事件也可以看出,消费者和市场都是有记忆的,保证食品(以及各类产品)质量安全,仍然也将长期是企业必须坚守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