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网国际

中油网

网站地图
要闻
原油资讯
今日油价
金银资讯
外汇资讯
央行
财经要闻
股市
时事热点
财富故事
奢侈品
策略
原油策略
贵金属策略
外汇策略
学院
原油学院
贵金属学院
外汇学院
投资技巧
理财
应用推荐
快讯
行情
财经日历
数据中心
国际油价
成品油价
互动
专题
话题

料2016年GDP增速将达到6.7% 中国经济增速或重回世界第一!

中油网 2017-01-20 09:25

刚刚过去的2016年,黑天鹅事件大行其道,全球金融市场巨幅波动。在外部环境变化的作用下,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外界对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各种猜测和担忧。不过,无论是高层或是经济学家均对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保持乐观态度,预计2016年GDP增速将达到6.7%,重回全球第一。今天上午10点,随着各项宏观经济各项数据陆续发布,最终谜底也将全部揭晓。

预计中国2016年GDP增6.7%

据路透社报道,习近平近日在瑞士称,中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预计中国2016年GDP增6.7%,在主要经济体中依然是最高水平。

2017年1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时表示,过去一年,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的区间,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预计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在6.7%左右,经济总量有望突破70万亿。1月8日,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表示,中国经济增速有信心在第四季度达到6.7%或以上。2017年初世界经济面临的困难减少。

2016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座谈会上也做了表态,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有把握较好完成。不仅高层对2016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乐观,经济学家们也都保持积极态度。

在今年1月上旬,首席经济学家季度经济形势调查报告显示,经济学家们对2016年度GDP的预测十分一致,除渣打银行丁爽预计这一数值将为6.8%以外,其他给出预测值的21位经济学家均认为2016年整体经济走势平稳,年度GDP将与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速保持一致,为6.7%。

1月1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据该组织的独立估计,中国2016年经济增速为6.7%,印度为6.6%。2015年两国增速分别为6.9%和7.6%。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速重回全球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已连续三个季度稳定在6.7%,保持在合理区间。去年进入三季度以来,经济表现了多个企稳信号。如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官方制造业PMI指数已经连续5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以上,走势喜人。12月官方制造业PMI51.4,非制造业PMI54.5,前值54.7。诸多迹象以及高层的频频表态表明,2016全年GDP增速或将保持6.7%。

2017年多地取消GDP区间目标

比之2016年,2017年的经济增速预测则没那么好看。据路透调查,中国2017年GDP增长率预计将放缓至6.5%,与去年10月调查数据相同,2018年为6.2%;中国2017和2018年通胀率将为2.2%,去年10月调查数据为2.0%。实际上,6.5%的增长率,比之2007年一季度高达15%的年化增长率,已经下滑了一半多。近期,全国各地进入两会时间。各地已经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代表委员的建言,展现出新理念、新动能和新作为。

最近几年地方下调经济增长目标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来看,为调结构促改革,2017年各地在制定GDP增长目标时出现了一些显著变化。如上海、吉林、广西、浙江等多地将2017年经济增长目标由2016年的区间目标改为具体数字目标。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在接受上证报采访时表示:“地方设定的GDP目标为具体数字而非区间目标,说明今年政府促改革的决心更大,在此过程中愿意牺牲部分经济增速。”

天津、湖北、湖南、河南、广西、上海、山西等地下调了2017年经济增长目标,下调幅度基本都在0.5至1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调低经济增速外,在各地工作报告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企改革、稳房价与环保成为四大“关键词”。

章俊在采访中称,各地经济增长目标主要是根据自身经济结构和中央今年改革的重点相比照而制定。例如,供给侧改革对钢铁水泥煤炭行业占比较高的省份会有一定冲击,而防范资产价格泡沫则对去年房价大涨带动房地产相关投资和服务的省份会有影响。

从地方披露信息来看,煤炭去产能“重镇”山西将2017年GDP增速目标由6%下调至5.5%。不过,钢铁去产能大省河北则维持7%的增长目标不变。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分析人士普遍认为,2017年全国GDP增长目标也宜下调。“一个更为宽松的增长目标有助于平衡稳增长和促改革之间的矛盾。”章俊说。

从“缓中趋稳”到“稳中求进”

高速增长阶段作为“历史的一页”已经翻过去,业内认为,2016年,我国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国际国内局面,如果取得6.7的增速,已属来之不易。不久前闭幕的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这一总基调已延续4年,在一脉相承的定力中继续坚守,同时也在与时俱进的创新中不断突破。

在1月18日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经济每月谈”中,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认为,要把握2016年和2017年这两年的中国经济,就是要把握“从缓中趋稳到稳中求进”。

姚景源称,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速均为6.7%。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速5年来持续下行的趋势开始趋于平稳,即为“缓中趋稳”。2016年我国经济运行中有一个亮点和转折点,即PPI和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数据由负转正,来之不易,意义重大。去年9月,PPI由负转正,此前PPI已经连续54个月为负值。他表示,PPI一直为负值非常影响市场预期。而去年9月至12月PPI连续保持正值,这是经济向好的一个重要信号。另外,作为观察企业经营状况的核心指标,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由2015年的负2.3%升至2016年的9%以上。

对于其背后的原因,姚景源分析认为,一是我国稳增长取得实际效果,国内需求开始回升;二是去产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去年钢铁、煤炭两个行业去产能分别设定了4500万吨和2.5亿吨的目标,实际过剩产能化解规模要超出目标值。正因为供给减少、需求回升,再加上外部环境变化,钢铁、煤炭价格上涨,企业利润开始回升。姚景源强调,去产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这一任务还要继续执行。

从2016年到2017年,我国经济将从“缓中趋稳”走向“稳中求进”。姚景源强调,在这个过程中要转变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要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

减税费、补短板,保持基建投资增长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PPI由负转正,但2017年中国经济仍然面临下行风险,要达到目标,依然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挑战、风险和压力。方正宏观任泽平认为,从去年的情况来看,企业去产能还比较充分,所以商品价格开始上涨;库存处于低位,房地产投资和出口开始见底。这些因素显示,拖累中国经济的主要周期性力量都已见底。使中国经济见底的,是周期性力量自然出清所达到的一个底部。但它不是结构性见底,这或是由于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还没有到位。但在见底之后,经济形势仍面临一些挑战。

去年税收收入增速明显下滑,国内增值税、土地及房地产相关税收下降,进口环节税收和非税收入上升。财政支出大幅增加,其中科技、社保、城乡社区等支出增长较为明显。财政收入预算进度高于去年,支出预算进度为十余年高值。任泽平称,随着房地产调控投资回落,未来经济稳中求进主要靠基建。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2017年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政策目标已很明确,虽然经济增长依然面临下行压力,但只要能在“降税费、补短板、关僵尸、破垄断”等方面做出实质性的举动,维持6.5的增长还是有希望的。

如果房地产不再能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那么2017年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屈宏斌表示,在减税费和补短板方面应重点考虑保持基建投资的稳步增长。同时也应将重点置于稳定企业信心上,试图扭转民间投资的下滑,弥补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一个潜在增长点。他认为,我们的消费实际上是不错的,消费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增长,这样维持6.5%左右的增长很有希望。

责任编辑:wendy

更多原油、贵金属、外汇等金融财经内容,欢迎搜索关注中油网

55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