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中国原油期货上市或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中油财经网2月1日讯 昨日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的报告,中国2017年原油进口总量为840万桶/日,超过美国的790万桶/日。伴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今年中国原油期货上市可以说更加令人关注。随着人民币计价原油的出现,美元石油的垄断将成为过去式,同时也象征着人民币更进一步的国际化。
此次中国原油期货不仅将创造亚洲重要的原油价格基准,提高中国的原油定价权,而且通过绕开美元计价的标准用人民币进行交易,将有力提升人民币在国际原油贸易中使用率,增强国际金融市场对人民币持有意愿。同时,通过配合人民币汇率与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和一带一路战略,能够进一步增加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流动性,加速推进人民币成为国际能源结算与计价货币,共同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打破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人民币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有重要意义。
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在原油贸易中不仅发挥着价值尺度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作为唯一的交易媒介存在于国际原油贸易中。原油进出口以美元计价,这就要求世界任何想要进口原油或从事原油贸易的国家,必须持有美元才能换取原油,这就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对美元的硬性需求。原油进口国必须大量地储备美元,以应对本国的原油进口需求。
不仅如此,原油进口国还需要不断地维持着美元的汇率,以使本国的美元外汇储备保持一定的价值,不至于由于美元走低导致本国储备的购买力降低,从而不能满足本国的原油进口需求。
据统计,以美元为计价货币的原油贸易额占全球贸易额的两成左右,而且美元在全球官方储备和外汇交易中都占有重要的比重。总之,以美元作为原油贸易计价货币带给美国诸多影响。
首先,以美元作为原油贸易计价货币,使美国拥有了影响和控制原油价格的能力。原油作为世界各国必需的重要能源,在各国的进口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原油进口国在进口时必须使用美元进行结算,形成对美元的刚性需求。
而美国拥有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调控美元发行量的能力,这样就使得美国获得了从国内宏观经济层面影响原油价格的能力。美国通过货币政策调控利率和汇率,进而直接对国际油价产生重大影响。美联储在2008年以来相继出台了四轮量化宽松政策,这将继续保持美国目前低利率的状况,并且导致美元持续贬值,这都将使原油价格产生上涨预期。
其次,以美元作为原油贸易计价货币,必然会为美国提供巨大的铸币税收入(国际铸币税是指在国际贸易中由一国货币当局发行的货币,在世界范围内被其他国家使用产生的收入)。在现代货币体系中,铸币税的收入基本等于货币的发行量。在美元充当原油计价货币后,全球的原油贸易均需要美元进行结算和交易,美国因此获得了大量的铸币税收入。
与此同时,美元作为国际计价货币,使得美国只需简单地通过印刷和发行美元纸币,就可以在国际贸易中换取包括原油在内的大多数大宗商品。但是其他国家则必须兑换美元来获取原油等大宗商品,这些国家为进口大宗商品承担了巨大的交换成本,而美国的交换成本很低,则为美国获取原油等重要资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截至2014年年底,美元现钞在全球的流通约有三分之二是在美国境外。
最后,以美元作为原油贸易计价货币,巩固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维持了美元在世界贸易和金融市场中的霸权地位,提高了美国在全球范围的政治和外交影响力。在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一直没有稳定的标的物或体系作为基础来维护美元的地位。而美元与原油挂钩成了维持美元国际地位的新工具,这与原油在全球范围内的刚性需求有着很大的关系。
目前原油作为重要的战略能源,普遍渗透于工业、农业、军事国防等重要的产业部门,是世界各国不可或缺的战略物资。
虽然美国政府没有公开宣布美元与原油的关系,但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信用货币下美元与原油挂钩的重要机制。美元作为信用货币,通过钉住原油使得美元汇率波动控制在一定的安全范围内,不至于出现美元崩溃的现象。这是美元在脱离黄金之后,继续维护在国际货币体系中霸权地位的方式。
那么,境内原油期货交易将以人民币计价、结算,是否也能享受美元作为计价货币时期带来的好处呢?我们认为,目前的中国经济与原油贸易形态十分接近美国当时的情况。
一是,目前中国仍维持着较高的经常项目顺差,相对于其他国家,利率整体维持在较高水平。而且中国已经成为中东地区国家(特别是伊朗)最重要也是最大的贸易伙伴,并且中国是世界上进口原油最多的国家,也是工业金属进口最大的国家。
二是,由于美国自身页岩油技术不断更新,并且整体生产成本下降,美国将逐渐能够完成原油的自给自足,而较少地参与到世界原油贸易中。与之相对,目前中国由于下游消费需求持续旺盛,以及国内产油水平有限所导致的差额,将会使中国代替美国成为世界原油贸易中的新兴霸主。
三是,中国整体的经济体量已经有了大幅增长,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占全世界的很大一部分,与美国重工业鼎盛时期十分相仿。
综上所述,中国原油期货上市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同时也为争取大宗商品定价权迈出重要一步。
更多精彩资讯关注中油财经网www.cno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