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油期货上市脚步渐近 人民币石油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中油财经网2月26日讯 距离3月26日中国原油期货正式挂牌上市的日子还有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随着人民币原油期货的脚步越来越近,我们在期待的同时,是否有了解到中国原油期货给中国带来的巨大战略意义呢?
目前,从世界范围来看,以下四类原油期货合约最有影响力,分别是纽约商品交易所的轻质低硫原油合约和高硫原油期货合约,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的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以及新加坡交易所的迪拜酸性原油期货合约。其中,在纽约、伦敦交易所交易的原油期货合约影响力最大。
早在2014年,中国就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原油与石油产品)最大进口国。2017年1月-11月原油进口量即已超过2016年全年进口总和,进口依存度已从2016年的65%增至75%。此外,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1月中国原油进口量增至3704万吨,约合901万桶/日,为纪录第二高位,远超10月的730万桶/日。同时,从公布的“2016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可以看出,石油目前位列中国能源消费中的第二位,占19%,且比重正在逐渐增大。以上这些数据都直接或间接地印证了“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一大原油进口国”的事实。
与上述巨大的需求量相对应的是我国多样化的原油进口来源。根据2017年11月的数据显示,中国的主要原油进口国依次为:俄罗斯、沙特、安哥拉、伊拉克、伊朗、阿曼以及巴西等。除了沙特与俄罗斯作为长期占据中国市场份额最大的国家外,近年来,由于中非贸易合作的日渐紧密,我国的原油进口来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中东产油大国或俄罗斯。在2016年7月,安哥拉甚至超过沙特和俄罗斯成为中国第一大原油供应国。此外,相关统计指出,在2017年1月至6月间,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国多达43个。与此同时,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去年11月美国原油对华出口量创下历史新高,表明美国原油生产企业正在持续不断地在中国市场开疆拓土。
综上所述,中国是当前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即世界的最大需求方,按照西方经典市场理论,需求决定供给,中国有权力也有必要要求在能源市场享有一定的话语权。然而,现实是即使在上述这样的供需关系中,中国在国际原油市场上仍然缺乏应有的“话语权”和“定价权”,这是极其不合理的。如果中国能够成功推出原油期货合约,有望为我国在全球原油定价权中争得一席之地。逻辑在于,目前世界大宗商品的定价,均以主要期货交易所的期货价格作为基准价格,原油也不例外。国际市场原油贸易大多以各主要地区的基准油为定价参考,以基准油在交货或提单日前后某一段时间的现货交易或期货交易价格,加上升贴水作为原油贸易的最终结算价格。
工业界有句经典语录:石油是大宗商品之母。在国际能源市场上拥有原油市场的“话语权”与“定价权”除了可以增加国际影响力之外,还将对我国经济安全、能源安全以及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
第一,有利于推动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价格改革,并稳定国内经济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的成品油价格由政府制定。自2006年以来,国家发改委推行了一系列的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实现了与国际油价有条件联动,并逐步与国际油价接轨。但当前还不能完全反映国内成品油的供需变化,使得价格的市场配置资源功能不能有效体现。而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市场上存在的众多生产者、经营者和投机者相互影响,从而可以在原油期货市场上形成一个动态的价格体系,较好地反映国内石油供需。
同时,由于中国在国际油价“话语权”及“定价权”上的缺失,中国原油进口企业更多的外汇通过被动接受油价波动而输出;此外,有相关资料表明,油价每上涨1%并持续一年的时间,就会使中国的GDP增幅平均降低0.01个百分点。而一旦原油期货合约上市,则可为国内产业链上下游厂家提供套期保值的金融工具,从而规避原油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第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要实现能源安全,不仅要有多样化的进口来源,在石油输入线路方面也要足够多元化,这也是中国宏观能源战略的必由之路。在中国原油途径方面,主要是靠海上运输及管道运输,其中以海上运输占主导地位。如果说,渠道的多样化可以解决外在条件下的能源安全问题,那么,中国版原油期货的推出则是从内在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具体表现为,可以影响市场,而不是单纯得跟着市场走;可以不被牵着鼻子走,拥有主动权。这个要求符合大国崛起的地位,也是大国崛起的必要途径。如果能够成功推出原油期货市场,将有益于中国的石油安全。
第三,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增加全球经济体系话语权。1974年沙特与美国签署的“石油美元”协议确保了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美元作为全球货币地位的合法性,目前大部分原油期货基本上都是以美元结算。而一旦人民币成为全球石油定价与贸易的重要结算货币,石油行业的规则将改写,人民币国际结算地位也将显著提高,由此,人民币汇率就会更加稳定,而这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更多精彩资讯关注中油财经网www.cno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