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国际油价持续上涨是否会影响国内通胀?
中油网4月26日讯 在去年OPEC达成了减产协议之后,原油价格从下半年开始一路上涨,在几年一月份一度突破66美元,但在2月份随着美国产油量的阻拦,油价终结了连涨行情并且大幅回落,而3月份多头行情再次卷土重来,又一次把油价送上了65美元,而进入四月份之后,在中东局势的突然爆发成为开启油价大涨的关键因素。而原油价格也被随之推向70美元关口,如果未来中东局势进一步发酵升温,原油价格可能还会走向更高的点位。沙特甚至预期油价可能会来重回100美元。那么对于国际油价如此凶猛的涨势,这是否会影响到我国国内的通胀呢?
据美国石油专家给出近期油价上涨的理由是:第一,全球经济的恢复导致石油需求的上升,最终石油价格上涨难以避免。美国原油消费达到11年以来的峰值。权威机构预测,全球经济复苏导致对原油的需求将促使2018年平均油价达到每桶80美元。
第二,中国需求对石油价格上涨推波助澜。亚洲整体需求的很大一部分石油将流入中国市场。预计4月中国进口原油逾每日900万桶,创纪录最高,接近全球需求量的10%,在亚洲整体需求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第三,主要产油国联手减产。沙特和主要产油国仍在执行减产行动,预计欧佩克将把限产协议执行到年底,甚至可能延长到2019年。与此同时,近来中东冲突升级以及委内瑞拉危机都使原油价格上涨步伐难止。
然而,OPEC成员国却一致否认它们对过去一年油价上涨负主要责任。他们认为,交易员们越来越担心美国对委内瑞拉实施制裁,并重新对伊朗实施制裁,这导致市场恐慌,担忧国际原油供给减少,从而加速价格上涨。
事实上,这一观点也不无道理。近来,中东冲突升级以及委内瑞拉危机也没能阻挡原油价格上涨。就在本月24日,因对特朗普退出伊朗核协议的担忧减少,国际油价便出现了下跌。
对此,我们认为,不管是国际经济复苏、中国要补库存需求也好,还是OPEC联手大幅减产,或是美国制裁部分产油国家也罢,这些仅是推升石油上涨的催化剂。而国际石油价格上涨趋势何时终结,主要看中美贸易摩擦在接下来的谈断中能否达成和解。只要事态稍有缓和,避险资金撤离国际原油市场,油价就会应声而跌。
或许有人不同意上述观点,但是国际石油市场早已披上了金融的外衣,2014年国际原油价格一下子窜上140美元/桶,当大家都看好石油价格之际,随着页岩油等其他替代能源的开发技术的成熟,国际油价马上迅速翻身下跌。
没过多久就跌到了33美元/桶,如果不是人为炒作,仅凭石油的供需关系是很难解释国际油价为何如此大涨大跌,如同坐上过山车。当然每次中国需求上升,国际油价也会被炒高。这是中国需求点燃了国际投机资本的炒作热情。
现在问题是,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将再次开启,并且迎来三连涨。那么,国际油价的上涨,会否造成国内的输入性通胀呢?我们觉得会对国内CPI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长期来看国际油价很难推动国内CPI大涨。
首先,鉴于我国对原油进口占比高达56%,所以CPI中的交通工具用燃料(以及汽油)价格会跟着国际原油价格一起上涨。更关键的是,商品在出售之前都有一个运输过程,届时运输成本上升后,都会计算在我们日用商品的价格之中,从而推高国内的物价水平。
再者,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会影响到整个下游产业链的价格上涨。比如,石油下游产品包括汽油、喷气燃料、煤油、柴油、燃料油、润滑油、石油蜡、石油沥青、石油焦和各种石油化工原料。
所以,进口原油价格上涨,会推动PPI(生产价格指数)上涨,最终传导到CPI的价格上来。只不过,中国的CPI主要权重是猪肉等农产品,短期受到国际油价上涨直接冲击的影响可能很有限,但从PPI传导到CPI是早晚的事情。
最后,国内的油价调整机制其实早已设定了从国际油价到国内CPI的“缓冲垫”。一方面,当油价上涨至80美元/桶后,调价幅度将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当国内通胀压力较大时,可以暂停、延迟调价,或缩小调价幅度,这一点可能非常关键,相当于油价上涨对CPI影响设置了“上限”。
当国际油价披上了投机炒作外衣之后,稍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让投资者有坐“过山车”般的感受。不可否认,国际油价被投机资金借机炒高之后,会对国内带来输入性通胀,但这样的影响将是总体可控。因为国内对石油价格存在着价格调价机制,当国际油价涨到一定程度,调价机制就会启动,应该对CPI上涨起到缓冲垫的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关注中油网www.cnoil.com